首页 > 专题专栏 > 光荣榜 > 英模风采

【打印】

【字体:

焦南监狱干警袁文俊:用生命诠释对职业的忠诚

发布日期:2018-09-14 信息来源:人民网-河南频道

袁文俊生前所用办公桌

编者按:25年的监狱工作生涯,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,而是深深地扎根在基层,奋战在监管改造的第一线;没有惊心动魄的事迹,只有繁杂琐碎的平凡小事,但正是这如水般的往事,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。他,就是原河南省焦南监狱十七监区一分监区副分监区长袁文俊。

9月27日早上,在家休息的袁文俊接到监区召开“国庆”安保专题会议的电话,二话没说,就向监狱赶去。谁也想不到,电话中“好的,我马上就到”竟成了他人生最后承诺。

监狱内的监控摄像头,清楚地记录下袁文俊去世前的一幕:进入监狱大门,在通往监区的道路上,他身体摇晃了几下,仰面摔倒在地上,过了半分多钟,他爬起来,拍拍身上的灰土,继续向监区走去,走出去10多米,他又一次倒在地上。随后他被急送就医,9点40分,噩耗传来,经全力抢救无效,45岁的袁文俊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。

“因分监区一名领导家中有事,袁文俊同志主动顶替带班,都已经连续3天了,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工作岗位上,今天他本应该在家休息……”监区长关超哽咽地说道。

有担当:生命最后一刻 心里仍然装着工作

袁文俊所在的后勤监区,负责全狱数千名罪犯的一日三餐,在这里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。袁文俊和他的同事们每天早上4点多就要赶往监狱,带领罪犯出工,开始早餐的制作,并将制作好的饭菜配送到15个分布在狱内各个楼层的监区,保证全狱罪犯能够6点钟吃上早餐。

9月24日中午,罪犯收工,袁文俊和同事像往常一样,一同带罪犯回监舍,罪犯上楼时必须保证现场有2名干警执勤,跟随罪犯上楼。当时,同事发现他脸色苍白,劝他不用上楼了,他说“没事,坚持一下就好了,况且你一个人上楼,也不符合制度要求。”

爬到五楼时,他弯下腰,一手捂着胸口,一手扶着楼梯扶手对同事说道:“有点不舒服,胸口有点闷,我休息一下。”简单的停顿之后,他依然坚持爬到六楼,直到确认罪犯全部回到监舍后才下班回家。

袁文俊去世的前几天,曾和同事说起最近一直感到胸口发闷,同事们都劝他到医院检查一下,不行就休息一段时间,但是被他拒绝了:“咱们监区情况特殊,本来警力就紧张,我休息了,别人就得多值班,还是先吃点药看看再说吧。”谁也没想到,仅仅几天后,他就倒在了心爱的工作岗位上。

为了工作,他没有把自己身体上的不适放在心上,心里想的始终是工作,唯独没有想到这竟是身体对自己发出的警告信号。

有责任:只要用心,没有做不好的工作

袁文俊对待工作认真负责,始终践行着“听党的话,无私奉献,用心谋事”的河南司法行政精神。今年5月份,监区任命他为副分监区长,负责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。上任伊始,他就积极动脑筋、想办法,努力提升监区整体管理水平。

对生产现场管理,他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原有的管理规范,认真抓好落实,使作业现场秩序、环境卫生在短时间内有了大幅提升。对送餐模式他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,提高了监管安全系数。为了保证食品安全,他更是一丝不苟,仅仅蒸馒头这一项,他就费尽了心思。大批量蒸馒头对技术要求很高,受季节、温度等因素的影响,有时候按照同样的方法蒸出的馒头会有夹生,袁文俊每次都会从蒸箱里拿出烫手的馒头掰开尝尝,不断总结经验,改进方法。根据多次实践,他总结出了不同季节蒸馒头的经验,确保了罪犯的饮食安全。

他常说,生产安全容不得一丝马虎,有时候一点点的疏忽大意就有可能酿成事故。每次收工后,袁文俊都要来来回回在操作间巡查两遍,检查水、电、气是否关好。有一次他像往常一样进行巡查,发现一个灶台下面有零星火苗,马上进行了处理,消除了隐患,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。

有情义:大年三十替新警值班

在监区,袁文俊是出了名的热心肠。

同事张向科是今年4月份从兄弟监狱新调过来的干警,由于家离监狱较远,闲聊中曾说到想买一辆车。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。袁文俊在下班的时候对张向科说:“走,一起去看看车,4S店太远我开车带你去。”

逢年过节,单位发福利,袁文俊都积极主动,开着自己的私家车,把那些没有车、携带不方便的干警的福利一一送到家里,福利送到了,也把热心送到了那些有困难的干警的心坎里。

“今年春节,怕我刚参加工作就在大年夜值班不适应,袁大哥主动提出替我值大年三十的班,让我很感动,至今难以忘记。”去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警岳山山动情地说。

……

河南省焦南监狱党委副书记、政委宋茂松说,袁文俊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监区干警,25年的职业生涯,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,而是深深地扎根在基层,奋战在监管改造的第一线,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尽忠职守的责任和担当。(马好全供稿)